在供大于求的2004、2005年,國際原油價格仍然大幅上漲。今年年初,美國揚言要對伊朗動武,1月31日國際原油達到68.36美元的歷史次高價格。僅僅一天之后,布什在國情咨文中表示美國到2025計劃用新能源替代中東石油進口量的75%,國際油價迅速下跌到60美元之下。最近,尼日利亞與沙特阿拉伯先后爆發(fā)針對石油管道的襲擊活動,國際油價強勁反彈。正是在這樣敏感的時期,北京卻迎來了伊朗、巴基斯坦以及法國等尋求能源合作的"能源多國部隊"。這一系列事件預(yù)示著,作為一個向來崇尚和平與發(fā)展的文明國家,中國的影響力正在成為國際能源市場穩(wěn)定的基石。
能源問題歷來是最重大的國際政治。1979年伊朗爆發(fā)了伊斯蘭革命,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。1980年美國支持的伊拉克對伊朗開戰(zhàn),由此引發(fā)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(zhàn)爭,國際油價也隨之大漲,一度突破40美元。為了抑制高油價,美國1981年8月將短期利率調(diào)升到16.72%,拉美等產(chǎn)油國在原油需求下滑、原油價格回落、債務(wù)成本上升的三重壓力下,拉美金融危機爆發(fā)。旨在化解金融危機的"布雷迪方案",最終使美國資本以極低的成本控制了拉美國家的自然資源。從此,拉美國家長期處在高通脹的惡夢之中,這是當前拉美國家政治上反美的歷史原因。
美國的低油價政策,導致上世紀90年代期間國際原油價格始終維持在20美元左右,而納斯達克泡沫卻越堆越大。2000年美國股市泡沫破滅,國際資本開始流向石油等能源與原材料市場,油價開始大幅度上升。在油價瘋狂炒作的過程中,出于美國金融資本利益的需要,前美聯(lián)儲主席格林斯潘多次表示:"美國經(jīng)濟對于高油價已經(jīng)具備免疫力"。
事實上,美國作為全球四分之一能源的消費國,其居民為高油價付出巨大代價。2005年美國民眾開始質(zhì)疑高油價與石油巨頭的高利潤,導致美國再次轉(zhuǎn)向低油價政策。但美國想抑制高油價恐非易事,高油價的"潘多拉魔盒"一旦打開,再難合上。
正是在這一背景下,伊朗越來越強硬。美國所奢談的對伊朗動武,恐有心無力;而利用新能源替代石油,更是遠水解不了近渴。讓人們感到意外的是,美國的傳統(tǒng)盟國沙特要求對布什的國情咨文作出解釋,美國控制國際油價的能力恐怕有崩潰之虞。
曾幾何時,美國對于中國和被其稱之為"邪惡國家"的伊朗之間的石油合作多有不滿,而在國際原油供給隨時面臨國際恐怖主義威脅的時候,美國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中國在伊朗、拉美以及非洲等地尋求石油合作的努力,對于穩(wěn)定國際油價不僅是積極的,甚至是必須的。而中國在與這些國家的石油合作項目,比西方石油公司遭受恐怖襲擊的可能性要小得多。
因為,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,向來以平等互利、共同發(fā)展為對外關(guān)系的準則。從漢代的張騫通西域,到明代的鄭和下西洋,再到新一代領(lǐng)導集體的"建立和諧世界"的理念,中國讓世界看到了共同繁榮的希望。
正如美國一些智庫指出:"由于在能源供給上有求于人,阻礙了美國在全球推行其價值觀"。正是以鄰為壑的國家戰(zhàn)略,導致了美國影響力的全面崩潰,世界面臨無政府主義的前景。當此之際,包括美國在內(nèi)的世界各國需要有一股力量能夠幫助美國體面、平穩(wěn)地后撤。環(huán)顧全球,只有中國這個堅持"無為而治"的忠厚長者才是各方都需要的。一言以蔽之,至少在當今世界的能源領(lǐng)域,中國理應(yīng)也需要開始發(fā)出自己的聲音。
來源:上海證券報